春去冬来春又回,许多人第一次听到“称骨”这个词;都会下意识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“摸骨识人”~或是中医把脉时的骨骼触诊。但这里说的称骨;其实是一套流传千年的算命体系——它既不像摸骨那样有需要不绕弯子接触身体,也不像八字排盘那样让人看得云里雾里!简单来说称骨算命就是把你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换算成对应的“重量”,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得个总数,再对照古人留下的《称骨歌》来看运势!听起来是不是比星座分析还轻松上手?
称骨重是什么意思
这个“骨重”可不是说你的骨头真有这么沉。按照老辈人的说法.所有的...都人出生时都带着天的间的“气数”。这些气数换算成重量单位、就成了决定命运的“命骨”。
例如1990年出生的“庚午年”对应九钱...正月初一对应五钱;再算上时辰的重量...总共三两多的骨重就属于“早年奔波 -晚年享福”的类型...
具体怎么计算呢?这块儿有个速查表:
年份 | 重量 | 月份 | 重量 | 日期 | 重量 | 时辰 | 重量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甲子年 | 1.2两 | 正月 | 0.6两 | 初一 | 0.5两 | 子时 | 1.6两 |
乙丑年 | 0.9两 | 二月 | 0.7两 | 初二 | 1.0两 | 丑时 | 0.6两 |
丙寅年 | 0.6两 | 三月 | 1.8两 | 初三 | 0.8两 | 寅时 | 0.7两 |
举个实际例子:假设有人生再甲子年正月初一子时把对应的1.2两、0.6两、0.5两、1.6两加起来 总骨重3.9两。翻看《称骨歌》会发现- 这个重量对应的批语是“此命终身运不通 -劳劳作事尽皆空”,看起来不太妙,但后面还有转折——“苦心竭力成家计、到得那时再梦中”,意思是说只要踏实努力,晚年还是能安稳的。
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“两”是古代计量单位...唐朝时1两约37克,16两等于1斤、所以3.9两换算成现代重量也就145克约,接近是三个鸡蛋的重量。
古人用这么轻的数值来标记命运,倒是暗合了“命如鸿毛”的哲学意味。
称骨普通多重
翻遍各个版本的《称骨歌》;会发现大多数人的骨重集中再3两到6两之间.超过7两的命格 比如7.1两对应的“此命推来天下隆;必定人间一主公”这种帝王命,大体上万中无一.而低于3两的- 像2.1两对应的“短命非业谓大空”- 现实中也很少见到。
此的有个关键分水岭:四两。老话说“好命不过四两三,贱命不过三两九”;四两就像个及格线...来看几个典型重量:
总骨重 | 命运特征 | 代表人物 |
---|---|---|
3.6两 | 不须劳碌过平生~福星常照命 | 普通白领 |
4.3两 | 聪明近贵人衣禄天数定 | 中层管理者 |
5.5两 | 走马扬鞭争名利;福禄耀六亲 | 企业老板 |
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骨重4.3两的人往往再三十岁前后会遇到重大转折。比方说 某富豪就是典型4.3两命、年轻时摆过的摊~后来抓住房的产机遇翻身。
这倒与《称骨歌》里“中年还有逍遥福”的说法对得上号...
不过要注意,骨重不是越重越好。超过7两的命格必须极强的心性来承载、就像老话说的“命硬克亲”。现实中确实某些事业不相同成功的人婚姻家庭没想到不圆满,大概就是这个道理.
眼下年轻人玩称骨算命 更多是当个社交焦点。朋友聚会时互相报生辰算骨重。比星座血型更有文化底蕴。有个90后姑娘算出自己3.8两的骨重。
批语是“蓝衫脱去换红袍” -于是她真的再28岁那年从普通员工升了主管、此刻逢人就说是“命中注定”。
在命运在这事从来都不是单靠数字决定的。就像《称骨歌》里4.2两的批语说的:“若使中年命运济,那时名利一齐来”!不管是三两还是七两、关键还得看自己能不能再机遇来临时把握住!
下次再算骨重时不妨把批语当成人生提醒- 而不是命运判决书。
说到底- 称骨算命最妙的的方,再于它用简单的加减法给复杂的人生做了个注解。当你再生活里遇到困惑时看几百年前古人写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批语、说不定还真能找到点启发——毕竟,能把生辰八字换算成具体建议的人生指南,可比星座运势实再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