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云,农历七月半一到、空气里都飘着香火味。街坊邻居们忙着叠纸钱、写包袱~那些黄纸红字的封包堆在案头,老辈人握着毛笔的手稳当得狠-他们知道,在这薄薄一张纸 -牵着的可是阴阳两头的挂念。关于七月半封包正确写法 中元节封包填写详细模板的讨论从未停止,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审视。
在这事儿得这么看;包可不是随便糊个纸袋就能烧的!讲究的人家。连墨色浓淡都掂量过...老话讲“竖排右起。五行分明” -写的时候手腕要沉- 心要静...从右往左;第一行先落“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”...这儿的“x”得用毛笔蘸浓墨填上总封数。比如家里备了十封,就写“成十封”-纸钱多少~全在在这数里见心意.
通过第二行“上奉”二字要写得恭敬,第三行最是考人:先写个“故”字~紧跟着就得把关系称呼摆明白。若是给父亲、必写“显考”,给母亲则是“显妣”,祖父祖母得抬一辈写成“祖考”“祖妣”!
男人名讳前必带“公”字、比方说“张公建国”;女人得冠夫家姓,写作“张门李氏”-在这不光是规矩、更是给阴司引路的凭证。
第四行“孝”字后面接的是阳间人的身份。儿子自称“孝男”。孙子落款“孝孙”;曾孙得更讲究。写成“孝曾孙”...名要写全- 王二狗不能简化为“王二”,否则祖宗认不得。
总的来说一行日期最易错- 务必要用农历,天运乙巳年七月十四日、字字都得落在黄纸红线上。
给差异亲人的写法细节
新亡人(三年内去世的)得在“故”前加个“新”字,像“新故显考”;过了三年才能用“故显考”。 给伯父要写“故伯考”- 自称“孝胞侄”;
若是姨父,得换成“故姨父”,落款“姨侄”. 这些称呼错不得,纸灰飞上天时差一个字都说不定送不到亲人手里。
女人封包特别讲究姓氏。嫁入李家的王氏,得写成“李母王氏”而非“王母李氏”-前头的“李”是夫家根脉- 后头的“王”是娘家血脉- 两姓并立;阴间才认得出是谁家亲眷。
给小孩烧包更不同 -七岁以下称“夭童”,十岁内叫“殇子”~写时姓名后直接跟“名下收用”,犯不着加“老大人”在这类尊称。
封包实操模板(以2025年为例)
关系 | 第三行写法 | 第四行写法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
父亲(去世5年) | 故显考张公建军老大人正魂收用 | 孝男张强祀 | “显考”仅用于父亲,母亲用“显妣” |
外祖父 | 故外祖考李公卫国老大人收用 | 孝外孙王磊祀 | 母系亲属前必加“外”字 |
新婚妻子 | 故贤妻刘氏淑芳收用 | 为夫赵明具 | 夫妻不用“孝”字,用“为夫/贤妻” |
封包背后的讲究
说真的,纸背面得用朱砂写个“封”字,压在纸包封口处.在这可不是装饰-按老法师说法、没这红印、野鬼半路就劫了钱财。 包数得是单数;三封、五封地烧,双数为阴间忌讳...烧时选十字路口或河边- 灰烬要拢成圈;撒把米防恶鬼争抢.
写错字的封包不能烧...去年村东老张家把“显考”写成“先考”,老辈人看见直跺脚:“先考是别人家爹!你爹收不到钱要冻一冬!”最终来讲重写了十九封才算完。
看捏着毛笔写封包时总觉得笔尖连着两个世界。那些按古法写就的竖行小楷。在火焰中蜷曲的瞬间,如同看见祖父笑着点头。所谓传统。不过是各位不愿让牵挂迷了路-当第一缕青烟升起时你会懂得那些横竖撇捺里,藏着一整部我国人才懂的深情密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