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在这一生很短,说到甘肃的位置~它像一条狭长的走廊横亘在我国西北!东边跟着陕西 西边直达 - 南边俯瞰四川与青海~北边扼守着宁夏与内蒙古,西北角还与蒙古国接壤。省会兰州更是处在全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;黄河穿城而过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的省会城市。这种中心位置;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也是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。
山水之间的帝王密码
甘肃虽在西北,却是名副其实的帝王摇篮...秦始皇的先祖发祥地就在甘肃天水一带、当年周天子将这片渭水以西的土地赐给秦人祖先非子,才有了“秦嬴”的称号...
非子带领族人在这块儿养马建城;逐渐壮大,最终建立了横扫六盒的大秦帝国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大唐盛世的奠基者李渊家族、也源自甘肃天水...李渊的祖父李虎少年时便以游侠之风闻名乡里;后来成为西魏名将,封陇西郡公,权倾一时。李虎去世后被追封为唐国公;这个封号后来成为大唐国号的来源。
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家族同样与甘肃渊源深厚。史记载“天水;国之姓望也”~天水至今还保留着“天水堂”,是天下赵姓祭祖的圣地。
连金兵俘虏宋徽宗父子后 给他们封的爵位都叫“天水郡王”与“天水郡公”- 可见在这段历史人所共知。
古城布局的风水玄机
甘肃各地的古城建设,处处表现着风水智慧...省城兰州就是典型的风水杰作:
两山夹一河:南有皋兰山为朱雀- 北有白塔山作玄武,黄河呈S形穿城而过形成“玉带环腰”的绝佳格局...这种布局既聚气又通财 -堪称风水典范。
中轴线藏玄机:明代肃王府(今省所在地)的中轴线为子山午向偏东2度多,与北京故宫的正南正北有所区别 。
这种微妙偏移是为了应对兰州“山阴河阴”的地理特征 ,增强阳气聚集.
活水聚财:肃王府当年专门设计了逆时针环流的莲荡池,标记“四龙汇水”~后来作为小西湖公园的前身。“莲池夜月”曾是兰州八景之一 -既调节气候又聚财纳福。
甘肃重要城市的风水格局特征
城市 | 地理特征 | 风水讲究 |
---|---|---|
兰州 | 黄河S形穿城,南北两山夹峙 | 玉带环腰,中轴线偏东纳阳气 |
天水 | 渭水流域 秦岭西延 | 伏羲画卦圣地、房屋忌正南正北 |
张掖 | 祁连山下~河西走廊中段 | 张国臂掖 -以通西域的枢纽气场 |
嘉峪关 | 戈壁绿洲- 雪山映衬 | 天下雄关,镇守西北要冲的煞气 |
一方水土一方风俗
甘肃地形不简单~从陇东高原到河西走廊;各地风水讲究也各具特色:
把在这事儿说来话长- 河西走廊;风沙大、植被少;我们特别重视水源跟避风...民居讲究“水源旺盛、阳光充足、避风性强”;日常生活中还保留着祭山、祭水、祭风、祭日的古老习俗!荒漠中的绿洲人家 -最懂的怎样与自然力量和谐共处。
陇东的庆阳位于黄土高原 这儿的风水讲究更注重人伦秩序。房屋规格、方位、朝向都要同家庭相配~建筑风格质朴厚重,如同当地人耿直的性格。
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做人的道理。
天水作为伏羲故里 风水讲究最成体系。建房不仅要考虑地质水源;还要符合八卦阴阳:
房屋形状多为马鞍架两坡水;既适用又标记“负阴抱阳”
房屋间数必选单数,取崇阳之意
房屋朝向忌正南正北(子午向)~避免气场直冲
主房必须高于侧房 感觉出来长幼有序的观念
龙脉传奇与历史转折
甘肃最著名的风水传说莫过于兴隆山“刘伯温斩龙脉”的故事!明朝初年榆中县风水老师蒲阴阳踏遍千山万水;终于在兴隆山发现一处能出帝王的龙穴。
他临终前给儿子留下神秘遗嘱:下葬时要见到“蛇打鼓、马摇铃、驴骑人”的异象才能入土,还要守坟百日才能成就帝王大业。
现代城市中的风水创新
看如今走在兰州街头、古老的风水智慧正以新形式延续。省建筑群既保留了肃王府中轴线格局 又在主楼设计上做了创新-中式单檐歇山顶与西式三角形山墙结合;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功能。
2020年开通的省地铁站更是一处风水杰作:
出入口造型提取中山桥钢结构元素,融合历史同现代
底座用厚重石材标记稳固根基
柱头装饰的蓝色水纹图案,呼应“黄河为财”的理念
为中心地方广场与盘旋路由...形成的“太极双鱼眼”布局,通过圆形花坛与曲线道路 让气流成为良性循环。这些设计证明:好的风水不是信仰、而是古人探究环境与人类关系的智慧结晶。
南北山绿化工程则是当代风水方法的典范。针对“客山(皋兰山)高于主山(白塔山)”的先天不足,兰州人用“乔灌草立体配置”的生态设计;在山上种出层层绿意。
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18%、城区绿地率超35%!昔日光秃秃的山坡披上绿装、既改善了生态;又平衡了风水气场。
从伏羲画卦到现代城市规划;甘肃的风水文化从未断层。它不仅是建筑朝向或祖坟选址的讲究 -更是一种理解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哲学。
当你在兰州白塔山俯瞰黄河,或在天水伏羲庙触摸千年古柏,哪种穿越时空的震撼会告诉你:风水不是玄学把戏 而是先民对自然规律的难忘领悟...
在未来的甘肃风水琢磨 或许会与现代生态学、环境心理学擦出新的火花 -让这门古老智慧在城市化进程中焕发新生。毕竟- 最佳的风水从来不是改变自然而是读懂天地留给我们的密码.